栏目分类
中国芯片国产化,美国阻止不了,美国没有中国制造也能活得很好
发布日期:2025-03-08 22:13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摩尔定律决定了芯片产业发展的天花板。

美国很清楚现在的传统芯片产业,上限已经接近了,根本无法阻止中国芯片国产化。

而中国也知道中美虽然是全球贸易稳定的基石,但除了亚洲。

美国隐形的和显性的经济殖民地遍布全球,从来不缺商品和服务。

最近5年来,中美总是在半导体产业领域较劲,芯片封锁愈演愈烈。

美国最初的封锁是科技企业,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。

然后又逐步升级,限制欧洲的高端高科技设备进入中国市场。

今年更是直接拉黑了140家芯片科技公司,这些芯片公司都是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企业,以此来阻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。

而中国在美国芯片封锁的第二年,就开始了消费领域的芯片国产替代,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,不断缩小与欧美芯片巨头的差距。

这场芯片产业,你来我往的博弈,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。

美国知道中国芯片国产化阻止不了。

中国也知道美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,对中国市场也有依赖,双方互为制肘。

这一轮又一轮的芯片战,一次又一次的封锁,归根结底是双方在争夺未来新能源经济和高科技制造产业的主导权。

中国出现全面自主的科技企业,让美国嗅到了危机

2000年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WTO贸易体系,成为了世界工厂,外贸这辆经济马车,撑起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。

但这个过程中,我们的企业并没有技术和市场地位优势,而是纯粹的靠人口红利,廉价的劳动力,来换取下游制造业的微薄利润。

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是1.0模式,比如联想贸工技模式,企业利润低,员工工资低。

美国掌握贸易和科技产业主导权,自然是乐意中国为美国提供廉价商品的。

随着中国产业迭代升级,一部分领域出现了一些优秀企业,慢慢地提升了产业利润,可以融入全球市场的供应链。

这个阶段就是产业和企业经营的2.0版本,全球分工合作中,欧美还是占据主要的技术,但利润的垄断地位略有下降。

而中国企业技术自主差一点,但产业利润高一些了,不再是依靠廉价人工市场,比如小米集团和吉利集团。

这两个版本的制造业迭代和企业经营模式升级,对欧美产业利润的主导地位,影响都比较小,美国也没有特意封锁。

一直到华为的出现,华为的高科技产品,都是自主研发模式,专利和技术规模不断增长,更是拥有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。

美国嗅到了危机,开始在全球封锁华为,把华为从全球芯片制造产业链踢了出去,让华为孤掌难鸣。

华为这类3.0版本的企业,不仅仅是产业利润的提升,而是拥有了大量自主技术和产业体系,这会威胁到美国核心的产业利益和技术垄断地位。

美国的封锁,也让中国嗅到了风险,加速推进新能源制造转型,推动芯片国产化,摆脱欧美主导的传统能源经济贸易体系和芯片产业链。

国产芯片的快速迭代,让美国感到了压力

在美国对华为芯片封锁的第二年,中国其实就开始了反制措施,表面看是通过稀土产业链,来遏制美国高科技军事产品的量产。

实际上却低调发展中国自主的集成电路产业,用5年时间,解决了中低端芯片的国产替代,消费电子领域的中小芯片供应商,都变成了中国企业。

在美国芯片禁令之前,中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芯片,耗费的外汇金额高达4400亿美金。

而美国芯片封锁5年后,中国芯片进口降到了3000多亿美金,进口金额减少了近千亿美金

同时,国产芯片开始大量出口,5年时间,中国芯片出口贸易已经突破万亿规模,今年仅前三季度就已经超过9300亿。

这也是美国突然拉黑中国140家半导体公司的原因,中国芯片国产替代的速度太快了,美国想要延缓欧美芯片被中国芯片替代的速度。

毕竟芯片制造主要市场在亚洲,而不是美国本土,一旦亚洲的芯片贸易的主体市场被中国芯片慢慢渗透。

即使有高通、英伟达、英特尔维持高端芯片市场的贸易,美国也会陷入被动,亚洲市场的芯片制造业利润,会被中国瓜分一部分。

中国对英伟达反垄断调查,其实也在中美欧三方默许的,都担心英伟达的垄断行为,破坏了传统芯片产业联盟,以及新兴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。

美国表面封锁芯片,实际上拖延中国的能源经济迭代和数字革命。

芯片背后是算力和人工智能,工业革命的红利已经过了百年了,接下来是数字革命的新时代。

中美都明白谁能构建全新的能源经济制造和贸易体系,谁能掌握数字智能科技产业的主导权,谁就是未来科技制造业的世界中心。

美国表面封锁芯片,实际上是要拖延中国实体制造业新能源化,智能化发展的速度。

新能源制造领域,美国已失了先机,现在智能化赛道,如果再失去先发优势。

美国就会失去世界科技中心的位置,只剩下一个金融中心的空壳了。

美元能够换来全球商品和服务,躺在全球经济体上面享福,就在于高科技制造的主导权和金融资本的垄断。

美元滥发已经导致美元信用慢慢崩溃了,留下了36美元的债务窟窿。

若再失去持续吸血全球经济贸易和实体制造的能力,美国就输了。

写在最后

中美的芯片和科技制造竞争,越来越激烈,特别是汽车制造业,汽车产业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商业场景入口。

表面是汽车产业利益之争,实际上是未来能源经济和高科技制造的主导权之争。

你觉得在数字智能商业时代,即将到来之际,中美谁是最后赢家,分享你的观点,一起交流。